今天在群里有朋友问夏季该养什么?
有的说养心,有的说养肺,到底谁说得对呢?
接着就有位朋友在群里发来了大名鼎鼎的孙思邈养生歌,具体内容如下:
天地之间人为贵,头像天兮足为地。
父母遗体宜保之,箕畴五福寿为最。
卫生切实知三戒,大欲大怒并大醉。
三者若还有一焉,须防损失真元气。
欲求长生先戒性,火不出兮神自定。
木去火兮不成灾,人能戒性方延命。
贪欲无穷亡欲精,用心不已走元神。
劳形散尽中和气,更复何能得此身。
心若太费费则竭,行若太劳劳则怯。
神若太伤伤则虚,气若太损损则绝。
世人欲知卫生道,喜乐有常嗔怒少。
春嘘名目木扶肝,夏至呵心火自闲。
三焦喜嘻除烦热,四季长呼脾化餐。
切忌出声闻口耳,其功犹胜保身丹。
发宜多梳气宜练,齿宜常叩津宜咽。
子欲不死修昆仑,双手揩摩常在面。
春月少酸宜食甘,冬月宜苦不宜咸。
夏要增辛减欲苦,秋辛可省便加酸。
季月少咸甘略戒,滋味偏多病相连。
若能全减身康健,自然五脏保平安。
春寒莫放绵衣薄,夏日汗多无病难。
秋冬衣冷渐加添,莫待病时才服药。
太饱伤神饿伤胃,太渴伤血并伤气。
饿餐渴饮勿太过,免致膨胀伤心肺。
醉后强饮勿太过,未有此身不成疾。
人资饮食以养身,去其甚者自安适。
食后徐行百步多,手磨脐腹食消磨。
夜半灵根灌清水,丹田浊气切须呵。
饮酒可以陶性情,太过饮多防有病。
肺为华盖倘受伤,咳嗽劳神能损命。
坐卧防风吹脑后,脑内入风人不寿。
更兼醉饱卧风中,风入五内成实咎。
身安寿永事如何?胸次平夷积善多。
惜命惜身兼惜气,请君熟玩卫生歌。
按照上面的养生歌来,就可以了,何为养?
就是在您的身体未病还是健康的时候,进行的保养,这就是养!
如果已经有病了,这就是叫做治了。
所以有智慧的中国人都讲究养,而不是治,就是治于未病,在您还未生病的时候,就已经将所有疾病都消除了,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医之道。
一个好的身体才是您一切的根本,否则再富再尊贵再有能耐都只是没有1在前面的那些0,这样的0再多又有何用?
因此想要您辛苦积累起来的那些0都有效,就唯有把前面的这个1保养好,不能让这个1丢失,否则就犹如梦幻罢了。
很多人为了追求后面的0,而往往忽略了前面的1,等到出问题了,才知道1的重要性,但每当到这时候想回来补救,可已经晚了。
黄帝内经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有云: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”。
所以,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本末之关系,千万不能做那些舍本逐末的事,这个道理在任何层面任何的事上都适用。
所以,请您务必遵循,始终如一。